Translate
你到酒吧會點shot還是雞尾酒?我個人到酒吧會點雞尾酒,看一下調酒師的功力;去夜店跳舞的時候會點shot,因為太清醒的時候,舞跳不起來。出國旅遊就是要喝一杯放鬆一下,不過千萬注意不要一口乾了,下一秒就倒了。
看場合和喜好,搭配不同的酒精飲料會有不同的氣氛和感受,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一下調酒界中的6大基底酒,直接倒成一小杯灌下去,就是shot。
✢先點播一首 shot國歌,這個歌手Lil Jon到澳門新濠的時候,我還有去看他。
不過事實證明Lil Jon只適合當歌手,不適合當DJ(題外話)...
1.來自俄羅斯農民的蒸餾酒:伏特加 Vodka
大家對於伏特加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拿來「取暖」的吧,像是電影常演的,俄羅斯男人人手一瓶小酒罐,在大雪中啜飲一口(俄文的伏特加是「水」的意思),沒錯,因為伏特加的酒精濃度位在30%~50%之間,一口灌下喉嚨馬上燒起到胃(冬天喝起來真的暖暖的)。這款蒸餾酒起源于東歐,在中世紀的時候,農民將能從土地上種出來的作物都拿來嘗試「釀酒」,像是穀物、蔬果、馬鈴薯等,經過發酵成為酒精的,都可以試試看!因為經過蒸餾純化,所以呈現濃濃的「乙醇」味,所以就成為不會干擾其他酒味的好基酒,可以能來調成血腥瑪麗、螺絲起子等雞尾酒,或是配著檸檬片、柳丁一口灌下也是很過癮的,不過要小心後勁很強!
2. 來自印地傳說的特殊植物:龍舌蘭 Tequila
「龍舌蘭」Tequila其實是世界上被規範最嚴格的酒精飲料(不合格的叫做Mezcal),濃度位在38%~45%,味道辣口,呈現焦糖色或是透明為主,依照存放年份與品牌,有多種等級。
根據墨西哥的法規,Tequila不能使用「仙人掌」汁當原料,裡面也不能放蟲蟲(通常是蝴蝶的幼蟲),大部分的國家也跟進墨西哥的法規。我還記得小時候看過台灣超市裡面,有販賣裡面有毛毛蟲的酒(就是龍舌蘭),覺得超恐怖的,還說怎麼會有人喝這種酒,結果我長大後還是照喝,好在現在也沒人再放蟲進去了。在美洲的印地安原住民傳說,雷神打中山坡,然後長出了「龍舌蘭」(因為形狀成輻射閃電狀),被雷打到烤焦後的龍舌蘭有奇特風味,進而引發他們的興趣製成酒精,不過傳說就是有待考證。印地安人早已發展出純熟的釀酒技術,能將玉米、棕梠、葡萄等中的糖發酵製酒,所以在生活中酒可以非常實用且常見的,在「活人獻祭」之前也會讓人喝下以龍舌蘭葉Agave為原料製成的Pulque,讓人減輕痛苦。常見的龍舌蘭調酒有:龍舌蘭日出 Tequila Sunrise、瑪格麗特 Margarita。
3. 難得起源清白的荷蘭杜松子酒:琴酒 Gin
許多人誤會琴酒來自於英國,因為目前最通用、常見的品牌叫做「倫敦London Dry Gin」Beefeater,不過琴酒其實是荷蘭的藥商研發的,濃度約在35%~45%之間,顏色呈現透明,飄有特殊的杜松子香。當年荷蘭的商人發現琴酒加上2%的砂糖呈現絕佳的口味,所以廣為人接受,在美國禁酒時期,還因為顏色透明,比較容易矇混海關,所以在美國也是興盛地發展。因為琴酒本身就帶有特殊的香氣,有的品牌還會有些藥草味,所以不太需要搭配其他味道強烈的基酒做混搭,建議搭配通寧水Tonic,如果想要挑戰高難度,也可以選擇混搭的長島冰茶Long Island Iced Tea。
4. 加勒比海盜的最愛:蘭姆酒 Rum
為什麼電影中的海盜總是隨手一瓶「蘭姆酒」呢?不是只因為在海中的生活苦悶,蘭姆酒其實還有許多對於航海人有益的功效,像是抑制壞血病、殺菌消毒等,因為對於水手是很重要的物資,還有的船長以蘭姆酒當作工資,促成了蘭姆酒與水手、海盜的佳話(?)蘭姆酒是以蔗糖為來源發酵而成的,濃度約在20%~35%,呈現淡色或焦糖色,現今盛行於古巴、英國等地。據說來源於西印度群島,當地人一開始為了製作蔗糖直接燒烤甘蔗,萃取了乾淨的蔗糖液後,剩下的焦糖被殖民者發現可以作為釀酒的原料,隨後就跟著殖民的腳步遍佈世界。現在常見的蘭姆調酒有:莫吉托Mojito、自由古巴Cube Libre、萊姆可樂Rum Coke。
5. 蘇格蘭的液體黃金:威士忌 Whisky
為何威士忌總是和蘇格蘭扯上邊呢?那要追溯到15世紀時的蘇格蘭國王,他當時簽下了一批穀物的契約,奠定了威士忌「生命之水」的地位,之後在蘇格蘭幾乎家家戶戶都能靠蒸餾的方式,自產威士忌。威士忌的香氣十分複雜,可以從產地、木桶、年份、原料等作爲品項、等級的區分,一般市售的濃度約在40%~46%,色澤呈現淡黃色至琥珀色,目前最家常、普遍的就是Johnnie Walker這個品牌,當時Johnnie希望製造出味道、色澤標準化的威士忌,而開始研發生產,之後便發展出一系列色標的威士忌。常見的威士忌調酒有:曼哈頓Manhattan、薄荷朱利普Mint Julep、威士忌可樂Whisky Coke(沒錯,可樂什麼都能搭)。
6. 荷蘭水果王:白蘭地 Brandy
香氣十足的白蘭地是很多人家裡常備的酒,不過你知道「白蘭地」的前身,其實是「葡萄酒」嗎?各類酒的出身其實都很有趣,當年荷蘭身為海運大國,想辦法要cost down減少運貨的體積,所以將法國來的葡萄酒再蒸餾濃縮,想說到了目的地後再加水還原就好。沒想到蒸餾後的酒竟然比原本的葡萄酒還要受到歡迎,而且越放越好喝,老酒比新酒順口。其實蒸餾後的酒大部分呈現透明,為了從放而放置於橡木桶中,隨著時間橡木的色素融入酒中,所以才有焦糖的色澤,不過現在廠商大部分直接加入色素。一般白蘭地的濃度為40%~50%,呈現焦糖色,氣味帶點果香,目前最普遍的品牌是軒尼斯Hennessy。常見的白蘭地調酒有:白蘭地亞歷山大Brandy Alexander、側車Sidecar。
看完本篇文章,希望大家對於shot基酒有基本的認識,下次別再亂點了!如果身邊的朋友不清楚的話,也可以跟他介紹一番(好像很常泡酒吧的樣子)。我會接觸調酒和shot也是因為身邊的朋友介紹,然後才慢慢嘗試的,只能說這個酒的世界很複雜又很有趣,等著你來慢慢摸索。記得「小酒宜情」,千萬不要過量了!